早期物聯網的主要技術,僅限於無線射頻辨識(RFID)這種辨識技術。在物聯網剛出現的時代,那時因為晶片價格降低,且有些美國主要廠商,例如Walmart,他們大量使用RFID晶片來辨識商品,因此讓RFID的發展變得非常快。
在任何一個物件只有唯一一個編碼的前提下,RFID就能夠廣泛的被運用,而每個晶片皆需要擁有一個傳輸頻率,RFID分成低頻(Low frequency)、高頻(High frequency)、超高頻(Ultra High frequency)、微波(Microwave),每一個他們的傳輸方式、型態有些不同,每類皆有固定的頻寬區域與固定的頻段,但每個國家他們使用的頻段也有些不同,例如:低頻的系統型態大多是被動式,晶片本身沒有電源也不需要電源,其必須要有另一個裝置,例如我們上下公車的時候,需要一台讀卡機,來讀取晶片的資料;微波的系統型態大多是主動式,晶片本身是需要有電的供應,才能使其主動發出訊號;不同的RFID中,依照頻率的不同,其能夠傳輸的資料量不同,所需驅動的能量不相同,價格自然也不同,因此他們在應用方面也不一樣。
圖片來源: https://encrypted-tbn0.gstatic.com/images?q=tbn:ANd9GcSXjvTDmNjRuDFUKvcCPKIjlEIa2MvYcrfmgCVEJG9fcQZKVbcEDg